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ELL-DYN 37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建立本室最佳报警参考阈值.方法将238例患者静脉血标本以EDTA-K2抗凝,分别用仪器和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以SPSS 10.5统计软件的ROC曲线对5种分类参数不同阈值进行分析,选择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者为本实验室报警阈值,并与仪器设置阈值进行比较.结果经ROC曲线分析,仪器设置各参数阈值分别为中性粒细胞(N)<50%或>75%、淋巴细胞(L)<20%或>40%、单核细胞(M)>12%、嗜酸性粒细胞(E)>5%、嗜碱性粒细胞(B)>2%诊断试验整体准确性中等(AUC=0.792);当N>80%或N<20%、L>50%或L<10%、M>10%、E>5%、B>1.5%时AUC最大(AUC=0.926),诊断试验整体准确性优秀.最佳报警阈值对显微镜分类正常或异常标本判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1、0.90和0.91,明显优于仪器设置阈值.结论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报警阈值,以提高显微镜协同工作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应用ROC曲线制定XE-2100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复检标准
ROC曲线
XE-2100血液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复捡标准
XT-1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评价
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异常细胞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临床分析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
镜检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临床应用分析
SF-3000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
单核细胞过高报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警阈值的ROC曲线分析
来源期刊 检验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白细胞 血液分析仪 报警阈值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5-2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6.11
字数 23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06.03.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昌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医学检验部 68 345 10.0 15.0
2 王柳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医学检验部 2 10 2.0 2.0
3 肖秀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医学检验部 14 38 3.0 5.0
4 陈永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医学检验部 32 76 5.0 7.0
5 邓明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医学检验部 35 8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白细胞
血液分析仪
报警阈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检验医学
月刊
1673-8640
31-1915/R
大16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2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0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