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NiO,Fe2O3,Ag粉和微量V2O5为原料,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掺杂V2O5的镍铁尖晶石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研究V2O5对惰性阳极材料微观形貌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2O5后,V2O5与Fe2O3和NiO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Ni2FeVO6,该物质在烧结过程中呈液相.液相的出现使金属银在陶瓷相中呈细长的线状分布.能谱分析发现:金属相中含有陶瓷相的组成,说明金属相与陶瓷相间的润湿性有所改善.同时,样品的电导率显著提高.当添加2.0%(以质量计)V2O5时,样品的电导率约为无添加剂的Ag/NiFe2O4金属陶瓷样品的7倍,这主要是因为V2O5在烧结过程中形成液相,改善金属相与陶瓷相间的界面相容性,从而改变金属相在陶瓷相中的分布状况.掺杂后,样品的电导率在450~650 ℃之间发生突变,呈现急剧上升,这可能是由于添加剂诱发NiFe2O4的磁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导率发生突变.
推荐文章
铜-镍-铁-铁酸镍金属陶瓷的导电性研究
Cu-Ni-Fe-NiFe2O4金属陶瓷
润湿性
电导率
NiFe2O4基金属陶瓷的电导率
NiFe2O4金属陶瓷
电导率
惰性阳极
铝电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五氧化二钒对铁酸镍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导电行为的影响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五氧化二钒 添加剂 金属陶瓷 惰性阳极 电导率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F777
字数 23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54-5648.2006.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广春 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 186 2265 24.0 32.0
2 刘宜汉 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 66 885 18.0 25.0
3 张晓明 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 65 795 18.0 23.0
4 席锦会 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 16 239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55)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氧化二钒
添加剂
金属陶瓷
惰性阳极
电导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