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氰化钠(NaCN)急性染毒对大鼠大脑皮层及皮层线粒体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NaCN亚致死剂量(3.2 mg/kg)染毒5、15、30、60、90 min后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和皮层线粒体相关氧化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各时相点染毒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按Veitch和Dunkley等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氰化钠体外孵育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的活性.结果 (1)NaCN染毒5 min后大脑皮层和皮层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ATPase)的活性明显下降,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明显增高,以皮层线粒体各指标改变最为显著(均P<0.001).(2)染毒大鼠神经细胞严重受损,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等出现严重水肿、空泡化伴有溶解现象.(3)经NaCN损伤后,离体皮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Ⅳ的活性显著下降(P<0.001),同时引发复合酶Ⅰ活性的剧增(P<0.001)和复合酶Ⅱ活性的下降(P<0.01).结论 NaCN急性中毒可导致大脑皮层及皮层线粒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抗氧化能力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多,ATPase活性下降,并增加了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漏,提示皮层线粒体损伤在氰化物中枢毒作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及意义
弥漫性轴索损伤
rab10
神经元
皮层
大鼠
颅脑损伤
细胞凋亡
确定氰化钠吸收终点的研究
pH计
吸收终点
连续吸收
产品质量
国外氰化钠产品信息综述
国外
氰化钠
信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氰化钠急性染毒对大鼠大脑皮层损伤的作用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氰化钠 大鼠 大脑皮层 线粒体 氧化 抗氧化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23.76|R338
字数 24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21X.2006.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虞希冲 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20 124 6.0 10.0
2 林丹 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54 268 10.0 12.0
3 吴波拉 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16 41 4.0 5.0
4 朱桐君 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21 275 8.0 16.0
5 陈醒言 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44 344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氰化钠
大鼠
大脑皮层
线粒体
氧化
抗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2-221X
21-1267/R
大16开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一西路18号
8-215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9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3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