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分析以往等高线树在表达地形图等高线拓扑空间关系时既没有考虑局部地形特征(鞍部、山头、洼地等)又不能很好表达等高线与所围区域之间的关系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地形特征等高线构建增量等高线树,以同时表达等高线之间、等高线与所围区域之间两种拓扑空间关系.通过建立等高线约束Delaunay三角网,给出了增量等高线树的动态提取算法.研究表明,增量等高线树在地形识别、基于等高线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等值线充填等方面的表现都优于以往等高线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推荐文章
基于等高线的图像特征表达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等高线
图像特征
特征表达
浅析地形测量中的等高线自动处理问题
地形测量
等高线
自动处理
基于等高线和Hausdorff距离的地形匹配方法
地形匹配
等高线匹配
Hausdorff距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顾及地形特征的等高线拓扑空间关系表达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等高线树 拓扑关系 地形 鞍部 Delaunay三角网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测绘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1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P283.7
字数 4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844.2006.03.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凡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62 834 16.0 26.0
2 粟卫民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2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2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等高线树
拓扑关系
地形
鞍部
Delaunay三角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月刊
1671-8844
42-1675/T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东湖南路8号
38-1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64
总下载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