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磷酸钙骨水泥(BiopexR)骨内移植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室完成.①取4~6个月龄健康成熟中国大白兔18只,在双侧股骨内侧髁部建立骨缺损骨水泥填充模型.②将BiopexR(粉液比为3:1),用专用注射器注入骨孔内并使骨水泥稍外溢,同时指压2min至骨水泥凝固.③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植入后3,6,12及24周时BiopexR的组织学改变.结果:①光镜观察:3周时,可见BiopexR同骨床直接愈合,没有纤维组织介入.BiopexR表面有新骨形成.6周时,BiopexR量开始减少,其表面新骨形成增多,同时可见新骨向BiopexR内部生长,新骨与BiopexR交织在一起.12周时,BiopexR量明显减少,新生骨小梁增粗,交织成网状.24周时,BiopexR量进一步减少,可见成熟骨细胞,出现板层骨.②透射电镜:观察:3周时,在BiopexR表面可见许多成骨细胞,细胞表面微小突起伸向BiopexR内部,成骨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粗面内质网.同时可见一些破骨细胞.在BiopexR与骨床之间可见一透亮线,但并非是纤维组织,表明结合力较弱.12周时,BiopexR密度减低,呈网状结构.在BiopexR内部可见散在的成骨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轻度空化.在BiopexR与骨床之间未见透亮线,表明已牢固结合.结论:BiopexR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可降解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推荐文章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的生物安全性
CPC人工骨
L-929细胞
肌肉包埋
生物相容性
高性能化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
自固化
骨修复
高性能
复合物
添加剂
磷酸钙骨水泥生物材料用磷酸四钙的制备
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材料
磷酸四钙
制备
骨修复
磷酸钙骨水泥的改性增强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
改性
抗压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磷酸钙骨水泥(BiopexR)骨内移植的生物学特点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磷酸钙类 骨粘合剂 生物相容性材料
年,卷(期) 2006,(17)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0,插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08
字数 56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7.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酸钙类
骨粘合剂
生物相容性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