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第三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同种异体抗原后对其免疫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SC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联合培养7 d,诱导其分化成imDC,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型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将培养的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抗原共同孵育,并给予共刺激分子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处理,检测抗原负载前后的细胞表型变化,通过MLR比较致敏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1α、CD83、CD80、CD86等成熟标志呈低表达,分别为21.42%、0.59%、5.39%、3.85%;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率为60.66%,MLR结果提示其不能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2)负载抗原后的DC表现出成熟特性,CD1a、CD83、CD80、CD86及HLA-DR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为65.51%、42.20%、56.45%、38.52%、76.44%(P<0.05);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2.00].(3)给予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致耐处理后,SI由2.51下降到0.39,可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第三方imDC负载抗原后能表现出成熟特性;经CTLA-4Ig致耐处理,不能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有望诱导受体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推荐文章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获取途径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
树突细胞
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糖尿病,1型
关节炎,类风湿
T淋巴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
移植
免疫耐受
慢病毒介导 BTLA 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慢病毒
树突状细胞
基因转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第三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异体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树突细胞 抗原 阻断疗法 免疫耐受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44
字数 3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6.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突细胞
抗原
阻断疗法
免疫耐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