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例足部损伤患者在双侧腘窝上缘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刺激强度为20 mA,时程0.2 ms.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足部各筋膜间隔内相应的肌肉中,记录各自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各电极阻抗均<5 kΩ,滤波带通20~200 Hz,分析时程50 ms.同时采用Wh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足部各筋膜间隔内压的变化.结果 21例主诉伤足无法忍受的剧痛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伤足肿胀患者,相应肌肉MEP潜伏期明显延长.当潜伏期为健侧的1.9±0.16倍时,筋膜间隔内压均>4 kPa(30 mmHg),确诊为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结论 电刺激MEP作为诊断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推荐文章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电生理学
格林-巴利综合征
疼痛感受器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预测价值对比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诱发电位认知功能预测价值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脑震荡
诱发电位
脑电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运动诱发电位对足筋膜间隔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临床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足损伤 筋膜间隔综合征 诱发电位,运动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6-5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6
字数 21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287.2006.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连顺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612 7026 39.0 55.0
2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348 3541 28.0 42.0
3 严望军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59 446 12.0 16.0
4 周许辉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88 624 12.0 19.0
5 张咏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17 63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足损伤
筋膜间隔综合征
诱发电位,运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骨科杂志
双月刊
1008-0287
34-1166/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147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93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