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降低双层电容器等效内阻,扩大其输出电流,分析了双电层电容器内阻的形成机理,得出其等效串联内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电导率电解液的选取、极化电极的制备、极化电极和集电极的接触电阻以及封装工艺等.据此,用高比表面积的工业活性炭制备出比电容高达143.73F/g,等效串联内阻仅为113mΩ的电极材料.对电解液浓度、极化电极、集电极以及隔膜等因素影响的实验分析表明:降低双电层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的有效措施为减少集电极和极化电极、引线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采用低电阻率的高性能电极材料和电解液.
推荐文章
铝箔刻蚀与导电剂对双电层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双电层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导电剂
活性炭
降低双电层电容器等效串联内阻的研究进展
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
等效串联内阻
恒流充放电过程中双电层电容器温度特性
双电层电容器
温度特性
传热
数值模拟
测量
可逆热
离子液体型双电层电容器在45 ℃和3 V状态下的 长周期运行研究
储能
双电层电容器
离子液体
覆炭泡沫铝
介孔炭
高温老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降低双电层电容器等效内阻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高电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器 等效串联内阻 比电容 电化学 活性炭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脉冲功率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1,7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83
字数 3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520.2006.10.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俊佳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150 2753 27.0 42.0
2 张丹丹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53 446 13.0 20.0
3 罗曼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8 54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电层电容器
等效串联内阻
比电容
电化学
活性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电压技术
月刊
1003-6520
42-1239/TM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143号武汉高压研究所
38-2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8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181291
相关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shiyanhospital.com/my/art/viewarticle.asp?id=79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