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护脊髓损伤新的参数.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0只,建立大鼠脊髓压迫模型,分别记录压迫前后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获得时频域的峰时问、峰频率和峰功率三个新的参数,并与诱发电位传统时域分析狭得的参数峰幅值、潜伏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脊髓压迫30%时,时域峰幅值平均降低35.5%,峰潜伏期平均延长8.6%,与压迫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用时频分析获得的3个参数与压迫前比较,峰时间延长36.0%,峰功率降低32.5%,峰频率增高53.9%,与压迫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诱发电位时频参数比时域参数能更灵敏地反映大鼠脊髓压迫损伤.
推荐文章
脊髓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
脊髓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脊髓损伤
基于多通道时频相干的诱发电位单次提取
时间-频率
小波包
相干系数
诱发电位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体感诱发电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脊髓损伤
康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诱发电位时频参数在监护大鼠脊髓压迫损伤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时频分析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4-776,Ⅱ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2.3|Q64
字数 30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06X.2006.1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 100 647 14.0 20.0
2 吴宝明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五室 84 997 17.0 28.0
3 卓豫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五室 34 370 13.0 17.0
4 陈鹏慧 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 20 111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时频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月刊
1004-406X
11-3027/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中日友好医院内
82-457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200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