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系统式家庭治疗重视人际间的相互作用,而团体咨询有利于改进人际关系.把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想和技术引入到学校情景中,对改善班级中嫌弃儿的同伴关系很有必要.目的: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想和技术引入到学校情景中改善同伴关系的可行性.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设计.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对象:实验于2000-09/2001-04在昆明市第一小学完成.选择昆明市第一小学六年级的三个普通班中学习成绩、班级规模和构成上一致的两个班参加实验.随机确定六年级3班(n=46)为实验班,六年级1班(n=41)成为对照班.对两个班级同时进行"儿童社会距离量表"测量,该量表分5种等级描述,让每个儿童对名单中的同班同学进行等级评价.以下五个等级相应按5,4,3,2,1记分:愿意和他(她)做最好的朋友、愿意他(她)在我们班但不是最好的朋友、愿意和他(她)在一起但不愿次数太多或时间太久、他(她)可以在我们班但不愿和他(她)有来往、希望他(她)不在我们班.将评定结果进行统计,所得均分越高表明该儿童越受同伴欢迎.以儿童社会距离量表的得分选出该班同伴关系最疏远的5名儿童(均为男生)为实验组,年龄12~13岁,平均12.7岁;以相同的量表在六年1班班选出同伴关系最疏远的5名儿童(均为男生)为对照组,年龄12~13岁,平均12.5岁.方法:对实验组及其所在班级学生进行引入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念进行干预,包括进行团体咨询活动10次,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讨论和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仿照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的要求布置"平时作业",如"记秘密红帐"等让实验组与同伴和教师产生新的良性互动.对照组及所在对照班不给予干预措施.使用儿童社会距离量表在实验中、后分别测量社会距离,评估两个组同伴关系的变化.对实验组学生还进行团体活动观点调查表的填写.主要观察指标:儿童社会距离量表中反映的同伴关系干预前、中、后测比较,实验组团体活动观点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0名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学生在干预前和干预中社会距离量表结果无明显差异(t=0.232,1.089,P<0.05),在实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社会距离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3.169,P<0.05);实验组儿童对团体活动效果有非常明确和积极的评价.结论: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想和技术移植到学校情景改善同伴关系是有效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