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提取原卟啉钠并体外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抗凝猪血中提取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成原卟啉二钠.将NAPP水溶液160μg/ml,80μg/ml, 40μg/ml, 20μg/ml, 10μg/ml分别加入HepG2.2.15细胞株培养悬液中,8d后检测上清液中HBeAg的含量,并计算HBeAg抑制率、细胞存活率、HBeAg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实验组存活细胞为对照组的50%时的药物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所制得的NAPP为紫褐色晶体,可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难溶于稀酸,纯度为91.4%.当加人的NAPP浓度为160μg/ml和80μg/ml时,HBeAg抑制率分别为73.45%和37.2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30%和97.35%.NAPP对分泌HBeAg的治疗指数为7.23.结论: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NAPP方法,且NAPP可有效抑制HBV-DNA的表达和复制,对靶细胞(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推荐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球肾炎
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杜仲总黄酮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杜仲
黄酮
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e抗原,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体外研究
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活性实验研究
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
抗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15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卟啉钠的制备及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来源期刊 陕西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免疫学 原卟啉类/分析 细胞培养
年,卷(期) 2006,(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3-14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2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06.1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朝品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241 1563 18.0 28.0
2 王健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190 1116 17.0 23.0
3 刘群红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43 207 8.0 12.0
4 范巧云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16 6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炎病毒,乙型/免疫学
原卟啉类/分析
细胞培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医学杂志
月刊
1000-7377
61-1104/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4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0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46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