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验于2004-07/2005-12在咸宁学院解剖神经组化实验室完成.选用20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切断股神经组和切断神经根组,每组10只.切断股神经组;9只切断右侧股神经组,另1只仅切开股内侧皮肤,分离皮下组织,不切断股神经,以作对照.切断神经根组:9只切断右侧T13,L1,L2脊髓背根,另1只仅切开背部皮肤,分离肉至椎板不切断背根,以作对照.切取T12,13和L1~4数段脊髓,滑行切片.以Gomori硝酸铅法及Takeuchi-Tanove改良的硝酸铅法同时显示两组相邻切片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部分切片的孵育液内加0.02 mmol/L氟化钠,单独显示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以作对比.结果大鼠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将胶状质由内向外划分均等于约10个(1~10)小区.切断神经根组:切断右侧T13和L1,2脊髓背根后,L1节损伤侧整个胶状质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T13和L2节的外侧份(5~10)区酶活性消失,内侧份(1~4区)保留.切断股神经组;切断右侧股神经后,酶活性消失按首尾方向主要分布在L1-3节.按水平方向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区,主要分布在损伤侧胶状质内侧1/2(2~5区),最内侧的一小部(1区)不消失.综合9只的情况看,其中L1节的酶活性消失区占2~4区,L2节占2~5区,L3节占3~6区,有越向尾侧越向朝外扩展的趋势.模拟手术对照动物伤侧胶状质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说明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柱有越向尾侧越朝外扩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