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14例,ASAII~V级,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前凝血功能障碍者则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静脉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及阿曲库铵诱导,术中异氟醚吸入及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及硬膜外输注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分别监测术前(T0)、无肝前期(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即刻(T3)及新肝期30 min(T4)5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观察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治疗.结果 T2的HR与T0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T3时点则明显降低;T2、T3时点MAP与T0时点相比则有显著降低,尤以T3最为显著(P<0.01).T2和T3的CVP、PAP及PCWP与T0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从T0至T3时点血小板计数(PLT)呈现进行性减少,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则有进行延长的趋势(P<0.01),直至T4时点又分别出现PLT回升而PT、APTT及TT则又缩短的趋势.T3的血钾和T0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T3的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T3时点的PH值和BE值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及时、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是维持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以及改善其凝血功能的关键.
推荐文章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的围术期特点及麻醉管理
原位肝移植
背驼式
麻醉管理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麻醉中电解质、血气、血糖变化特点及处理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
麻醉
电解质
血气分析
血糖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报告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
流出道梗阻
无肝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来源期刊 江西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移植 麻醉 围术期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0,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4
字数 19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94.2006.01.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国海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154 806 13.0 18.0
2 胡衍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73 398 10.0 15.0
3 周志东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57 284 10.0 13.0
4 蔡俊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31 118 8.0 9.0
5 卢忆梅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20 71 6.0 7.0
6 葛霞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5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移植
麻醉
围术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2095-4727
36-1323/R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期刊社
44-12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43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