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心脾两脏的关系即为"火生土"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特别是自明代温补学派崛起,以张景岳、赵献可、李中梓、薛立斋为代表的医家提出"命门学说"以来,中医学术界十分重视肾阳的作用,从而把"火生土"的内涵完全转化为肾与脾的关系,单纯强调脾阳根于肾阳.我们认为,心阳为人体阳气之主宰,肾阳也有赖心阳的温煦,追本溯源,应将"火生土"主要诠释为心与脾的关系,这样更具科学性,更能反应脏腑相互联系的本质.本文拟从"火生土"的角度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全面辨析心脾两脏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推荐文章
《内经》"心生血、血生脾"理论及应用探讨
心生血
血生脾
生物学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研究
眩晕病从心脾肝肾论治
眩晕
心脾论治
肝肾论治
田芬兰对心脾相关的认识
心力衰竭
心脾相关
温补心脾
化气利水
二至丸
田芬兰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归脾汤
失眠
心脾两虚
气血亏虚
心失所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脾关系辨析
来源期刊 四川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脾关系 火生土 辨析 中医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1.6
字数 40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49.2006.07.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蓝肇熙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教研室 33 235 9.0 14.0
2 高虹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教研室 13 149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脾关系
火生土
辨析
中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中医
月刊
1000-3649
51-1186/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62-26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66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989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