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内微血管分布规律与癌组织分化程度、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微血管临床病理价值,为寻找预测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37例食管癌标本,每例切片先用40倍光镜扫视寻找血管高密度区,随机计数20个视野(200倍光镜下)的微血管,然后求平均值.结果早期鳞癌微血管计数明显低于中晚期鳞癌的微血管计数,两者相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肿瘤的血管生成促使肿瘤的体积增加,肿瘤边缘部位的肿瘤细胞容易通过静脉-淋巴结吻合处,从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管,因此肿瘤血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微血管的密度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恶性肿瘤的潜在性转移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推荐文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食管癌组织中的意义
食管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食管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食管癌
血管生成
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食管肿瘤
环氧化酶2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食管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和微血管密度检测
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食管肿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转移关系的研究
来源期刊 卫生职业教育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食管癌 微血管密度 转移 复发 早期发现
年,卷(期) 2006,(2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35.1
字数 1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246.2006.20.08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安丽 36 158 7.0 11.0
2 马志祥 11 19 3.0 4.0
3 刘家恒 7 13 3.0 3.0
4 张海燕 19 80 6.0 8.0
5 陈鑫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管癌
微血管密度
转移
复发
早期发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卫生职业教育
半月刊
1671-1246
62-1167/R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60号
54-8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965
总下载数(次)
49
总被引数(次)
7810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