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采用气液两相湍流k-ε模型,通过引入局部冷凝推动力实现两相传热传质的耦合,对冷表面作用下高湿气流的冷凝过程进行了模型研究,并应用CFD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恒壁温冷凝管外混合气体在环形空间湍流冷却冷凝的温度分布、湿度分布及其凝雾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显示,凝雾的产生受蒸汽过饱和度控制,而其分布受过程传热推动力影响.基于体系整体不饱和、局部过饱和的热力学非平衡状态,冷凝区间前端主要发生雾状冷凝,在x*=0.7附近,随着凝雾在冷表面上逐渐积聚成膜,凝雾过程过渡为膜状-雾状冷凝协同作用.相同工况下,由本模型计算得到的冷凝量与高湿气流冷却冷凝现场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为±9%,验证了本文的模型与数值模拟.
推荐文章
长槽道内文丘里湿气流量测量虚高特性
节流装置
湿气测量
文丘里管
长槽道
内文丘里
水力直径
带扰流柱内冷通道对表面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扰流柱
气膜孔
数值模拟
吹风比
排列方式
气膜冷却
湿气流量测量新方法
湿气
流量
空隙率
文丘里管
Froude准数
液氧/煤油高压推力室液膜冷却环局部过热分析
液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室
液膜冷却
传热计算
烧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却表面影响高湿气流局部凝雾及成膜现象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凝雾及成膜 气液两相流 模型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7-1903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124|TQ0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38-1157.2006.08.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家骅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多相流与反应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53 1000 15.0 27.0
2 夏素兰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多相流与反应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87 534 13.0 20.0
3 梅毅 23 149 7.0 11.0
4 余徽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多相流与反应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56 241 9.0 12.0
5 帅剑云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多相流与反应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 12 2.0 2.0
6 马空军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多相流与反应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凝雾及成膜
气液两相流
模型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