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例汉语患者的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为这种现象的心理现实性提供新证据,及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客观依据.方法:以2例来自华北地区的男性汉语语义障碍病例为观察对象病例1和病例2),入选时间分别为1999-10和2005-01,年龄分别为75岁和35岁.病前语言功能都正常,后因脑血管病变使得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均存在一定困难.采用两组典型的认知测验(语义测验和语义范畴测验),分别考察患者的语义系统正常与否,以及是否存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语义测验共设计需要语义系统参与完成的5个任务:①听觉词/图匹配;②听觉句/图匹配;③视觉词/图匹配;④视觉句/图匹配;⑤口语图形命名.前2个任务用于考察患者的听觉理解能力,随后2个考察视觉理解能力,最后1个考察口语产生能力.语义范畴测验仍沿用口语图形命名任务,但项目数扩增了许多(232个),便于深入分析患者在不同语义范畴间的命名能力.为比较患者是否对有、无生命类图形间存在命名差异,共进行3组分析:①所有项目的比较:在所有的232个项目中,有、无生命类项目分别为72个、160个,比较每例患者在命名这两类图形的正确率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②剔除部分类别后的比较:剔除人体器官和乐器项目两个类别后,再进行比较.有、无生命类分别为70个、130个项目.③匹配后的比较:从中选出有、无生命类各45个项目,两个类别间严格匹配了词频、熟悉性、获得年龄、命名一致性、表象一致性等混淆因素.结果:两患者均完成各项测验.①在各语义任务中正确率均偏低.病例1的听觉词/图匹配、听觉句/图匹配、视觉词/图匹配、视觉句/图匹配、口语图形命名正确率分别为88%(44/50)、50%(10/20)、72%(36/50)、55%(11/20)、44%(36/82)、而病例2则分别为84%(42/50)、45%(9/20)、94%(47/50)、55%(11/20)、43%(35/82).并发现他们在每项任务上都犯有一定程度的语义错误.有把狮子命名为狗,把嘴命名为耳朵的现象.②两患者都损伤语义系统,但对该系统中不同类别的伤害程度并非相同,病例1对有生命类比无生命类的损伤更严重,而病例2却是无生命类比有生命类的损伤更严重,二者恰好构成对比鲜明的双分离模式.结论:两病例的语义系统都遭到破坏,而不能正常完成语义任务.语义系统都受损,且在有、无生命类知识类别间的损伤不平行,病例1表现为有生命类特异性损伤,病例2表现为无生命类特异性损伤.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一种来自混淆因素造成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