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综述多发性肌炎和包涵体肌炎的普通病理及免疫病理变化,以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4与多发性肌炎和包涵体肌炎相关文章,检索词"Polymyositis,Inclusion body myositis,patholog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工检索/或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6-04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多发性肌炎、包涵体肌炎、病理、免疫发病机制".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有关多发性肌炎和包涵体肌炎病理、免疫病理及其发病机制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实验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纳入标准为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关于多发性肌炎和包涵体肌炎病理、免疫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献,18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均为同一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18个实验包括580例患者,分别对多发性肌炎、包涵体肌炎病理和免疫病理及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多发性肌炎及包涵体肌炎均属于炎性肌病,两者有不同的临床及病理所见,但其免疫病理表现均为肌细胞膜表达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Ⅰ分子,肌内膜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CD8+T淋巴细胞;而且两者的免疫病理机制均为以下几点: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1复合体的抗原提呈作用、T细胞受体基因的重排、协同刺激分子的作用、以及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分泌和表达等.结论:多发性肌炎和包涵体肌炎在免疫病理上有共同的特性,二者的发病机制也类似,均为异常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推荐文章
多发性肌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多发性肌炎
药物护理
并发症护理
功能锻炼
急慢性多发性肌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多发性肌炎
慢性
肌肉病理
临床
多发性肌炎病人的相关安全问题及对策
多发性肌炎
安全问题
安全措施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检测临床价值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发性肌炎及包涵体肌炎的病理和免疫病理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肌炎,包涵体 综述文献
年,卷(期) 2006,(4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47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2.0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芳 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77 548 13.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发性肌炎
肌炎,包涵体
综述文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