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由于tPSA、fPSA测定值的高低与测定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为此本文选择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其进行测定,从而找出血清中tPSA检测值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的临界值,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罗氏Elecsys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分别测定其tPSA、fPSA值,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相比fPSA/tPSA的比值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剂时以<0.15作为fPSA/tPSA比值的临界值,判断前列腺癌的结果更为符合临床诊断.
推荐文章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单克隆抗体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免疫分析法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前列腺抗原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单克隆抗体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研究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包膜侵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来源期刊 基层医学论坛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fPSA/tPSA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年,卷(期) 2006,(19) 所属期刊栏目 医技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8-90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
字数 7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721.2006.19.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原珍 10 15 2.0 3.0
2 张慧娟 8 15 2.0 3.0
3 蔡春玲 7 19 3.0 4.0
4 黄冬梅 5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fPSA/tPSA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层医学论坛
旬刊
1672-1721
14-1314/R
大16开
山西省运城五四一总院《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22-36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59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10823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