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康复特点,为卫生保健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为对象,结合其个人残疾情况和家庭背景,对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评分并组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这一综合评价指标,描述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智残严重度以Gesell评分为准,55~75分为轻度;40~54分为中度;25~39分为重度;<25分为极重度.社会经济因素分层:总分3~5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下层;6~8分为中下层;9~11分为中上层;12~15分为上层.结果:调查筛选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诊断出的智残儿童558人中,轻、中、重度及以上分别占54.7%、25.6%、19.8%.②按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由低到高,所占比例依次为45.7%、38%、11.6%和4.7%.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儿童之间无年龄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下层家庭女孩比例较高(46.7%),而上层仅占19.2%.③所有智残儿童都有康复需求,64.5%的智残儿童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以家庭为主(占51.6%),其次是特殊机构(25.6%)、普通机构(16.1%)和医院(6.6%).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400元的儿童康复比例最低(53.8%),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接受康复的比例依次为70.0%(200元以下),67.7%(401~600元),65.2%(001~800元和800元以上两组合并为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下层家庭的康复比例最低56.1%,其余各层(下层、中上层、上层)孩子的康复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上层、中上层家庭孩子仅对特殊机构有需求,而下层儿童对普通机构、特殊机构、医院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且近一半在家康复的儿童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康复服务.结论:小龄智残儿童康复形势严峻,需对患儿康复形式给予正确指导,提高相应特殊机构、普通机构建设力度;重视中下阶层家庭患儿的康复指导,提高卫生保健的公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