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着重阐述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相关功能.资料来源:检索PubMed 1992-01/2006-01有关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与组织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ngiotensin Ⅱ type 2 receptor,injury",限定语种为英语;检索CNKI1995-01/2005-12有关血管紧张素Ⅱ与组织损伤修复的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约330篇文献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研究2型受体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和机制的文献.②随机、对照和盲法等论证推荐的文章.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及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0余篇关于2型受体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组织损伤修复,特别是与心、肾、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的27篇为综述类文献及重复研究;对符合标准的23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2型受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心血管、肾脏等组织器官,尽管2型受体与心、脑、肾、血管损伤修复及相关疾病发病关系的文章较多,然而2型受体在局部组织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正受到关注.试验证据来源于细胞、动物、人体.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广泛的分布在各个脑核、心脏、血管组织、肾上腺、肾脏、创伤的皮肤组织.累积的证据表明,它影响着细胞的生长、凋亡和分化,与胚胎的发育以及组织的再生有关,而且也参与了血管张力的调节.结论:2型受体激活剂提供了靶器官的脏器保护作用,1型受体的拮抗剂启动了2型受体的功能,以上将有助于揭示2型受体介导作用的调节机制.
推荐文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皮肤组织损伤后的修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血管紧张素
皮肤
综述文献
血管紧张素Ⅱ及Ⅰ型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创伤和损伤 综述文献
年,卷(期) 2006,(30)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9.2
字数 46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30.0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阳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 18 51 5.0 6.0
2 岳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麻醉科 288 2267 24.0 33.0
3 古妙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155 1077 16.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创伤和损伤
综述文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