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吡拉西坦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以揭示吡拉西坦抗缺血性脑损伤的电生理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6在泸州医学院心肌电生理研究室完成.应用膜片钳制技术分别记录吡拉西坦和缺氧对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单通道电流活动的影响,并经P-clamp软件进行微机采样、储存数据和数据的分析处理. 结果:①吡拉西坦对钙激活钾通道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随着药物浓度(2.5~7.5 mmol/L)的增加,通道开放概率明显增加,由用药前的0.032±0.010增加到0.272±0.038(P<0.01,n=6),伴随有通道平均关闭时间明显缩短,而电流幅值及平均开放时间无明显变化.②应用氰化钠20μmol/L造成细胞急性缺氧,在缺氧早期(5~15 min)通道开放概率增加,由缺氧前的0.024±0.009增加至0.090±0.026(P<0.01,n=6),而缺氧后期通道开放概率明显降低,表明缺氧时间对通道的开放概率有明显影响.③吡拉西坦能明显增加缺氧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概率,而以缺氧20 min时为最明显,缺氧40min时为最低,即由对照组的0.038±0.008逐渐增加至最高时的0.148±0.060,然后又逐渐降低至最低时的0.033±0.005(P<0.01,n=6).结论:吡拉西坦对海马锥体神经元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吡拉西坦可能通过激活钙激活钾通道等机制发挥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吡拉西坦对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钙激活钾通道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制技术
吡拉西坦
氯胺酮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钙激活钾通道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单通道技术
氯胺酮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的作用
氯胺酮
膜片钳
高电压激活钙电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拉西坦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钾通道,钙激活 海马 神经元 缺氧 膜片钳术 吡拉西坦
年,卷(期) 2006,(14) 所属期刊栏目 神经心理康复相关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9.25
字数 48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4.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兴江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2 89 5.0 8.0
2 李小刚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37 653 11.0 18.0
3 范生尧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6 100 5.0 9.0
4 李妙龄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肌电生理研究室 42 275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钾通道,钙激活
海马
神经元
缺氧
膜片钳术
吡拉西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