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人群清晨型(倾向早睡早起)与夜晚型(倾向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与其出生季节的关系及其特征.方法:252名中年健康睡眠者来源于香港新界13所小学学生家长,男105名,女147名,年龄30~49岁,平均(40±4)岁;503名青年健康睡眠者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医科大学生,男232名,女271名,年龄19~23岁,平均(21±2)岁.2003-09/2004-03研究对象在香港中文大学沙田医院睡眠中心接受现场的清晨型/夜晚型量表测评以了解他们的日周期倾向.清晨型/夜晚型量表包含19个条目,量表总分为16~86分,分值越高,受试者越倾向于清晨型,反之,越倾向于夜晚型.测评当场完成,发现遗漏及时补齐.结果:755份问卷全部收回.252例中年人的清晨型/夜晚型量表分为56.0±7.0,503例青年人的清晨型/夜晚型量表分为48.2±11.1,中年人的分值明显高于青年人(t=12.018,P=0.000).此外,青年组和中年组在第一、四季度出生的人都更加倾向于清晨型,在第二、三季度出生的人都更加倾向于夜晚型.与第一、四季度相比,青年组和中年组在第二、三季度的日周期倾向更加接近. 结论:青年人比中年人更加倾向于夜晚型.冬季前后出生的人更倾向于清晨型,而夏季前后出生的人更倾向于夜晚型,这可能与不同季节日照时间有关.
推荐文章
不同年龄体检人群隐私权认知现状调查
体检人群
隐私权
隐私保护
年龄
认知
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病人行为现状调查
中年人
老年人
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f血糖控制
行为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年龄人群清晨型/夜晚型生活模式与出生季节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季节 问卷 年龄组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5.6
字数 43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0.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斌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40 192 6.0 12.0
2 荣润国 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病学系 12 204 5.0 12.0
3 郝彦利 广东省中医院中心实验室 5 5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季节
问卷
年龄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