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细菌纤维素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能性,提高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用自制创伤仪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 cm×2.0 cm大小的皮肤伤口,深及真皮层,造成皮肤缺损,两个创面之间间隔1 cm.以细菌纤维素膜治疗(治疗组),油纱布为对照(对照组).②观察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③于手术后4,7,14,21,28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过量麻药处死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④伤口愈合率(%)=[(原有创面总面积-观察时创面面积)/原有创面总面积]×100.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透射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M12菌细胞的形状为椭圆至杆状,挺直或稍弯曲,无鞭毛,不运动.M12静态培养,在液面产生纤维素液膜,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状液膜,外表均匀光滑,质地柔韧.②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该膜表面孔径为20~50μm.③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宏观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觅食饮水等活动正常,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④两组大鼠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愈合率:治疗组7,14,21,28 d伤口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6.17±2.14)%比(11.83±1.94)%,P<0.05;(70.54±6.35)%比(55.28±6.63)%,(92.60±5.62)%比(78.73±6.24)%,(100.00±0.00)%比(93.67±6.33)%,P<0.01].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层形成较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束增多,真皮层内小血管增生明显.对照组肉芽组织层较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活跃,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组少,小血管数量少.结论:①细菌纤维素膜对皮肤创伤性损伤具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的作用.②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合适的三维支架,可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长入.③有可能成为一种临时皮肤代用品和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敷料.
推荐文章
纳米纤维素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纳米纤维素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损耗因子
纳米纤维素及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纤维素纳米晶须与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
纤维素纳米晶须
水性聚氨酯
纳米复合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促愈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细菌 纤维素 伤口愈合
年,卷(期) 2006,(37)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7,插图37-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
字数 52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37.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大年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49 479 13.0 20.0
2 贾士儒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94 1848 22.0 31.0
3 王瑞明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116 1741 22.0 37.0
4 马霞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42 860 18.0 28.0
6 陈世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0 185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13)
二级引证文献  (177)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2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技术
细菌
纤维素
伤口愈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eb.sdstc.gov.cn/html/2004/06/20040608093820-1.htm
项目类型:高新技术领域和学科发展前沿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