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报道2例少见的晚发型系统性肉毒碱缺乏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以期提高人们对这种少见但可治疾病的临床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采用酶学方法进行血清肉碱测定,对双侧胫前肌、股四头肌、三角肌进行肌电图检查,对双腓总神经、双胫神经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三角肌进行活检检查.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发病,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发作性肌肉易疲劳,血清肌酶增高,电生理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显示肌纤维内大量的脂质颗粒沉积、Ⅰ型纤维受累为主,血清肉碱含量明显降低.诊断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分型为系统性肉碱缺乏症(晚发型).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脂质沉积性肌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血生化检测对其病因诊断的确定及选择适当的治疗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推荐文章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特点与预防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婴儿
47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分析
晚发性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
颅内出血
治疗
预防
儿童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临床特点观察
联合性垂体激素
缺乏症
儿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发型系统性肉碱缺乏症2例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肌肉疾病 肉碱 活组织检查 电生理
年,卷(期) 2006,(4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50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2.06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58 473 13.0 19.0
2 樊东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409 2272 21.0 30.0
3 张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115 817 15.0 22.0
4 郑菊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57 336 9.0 13.0
5 康德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35 269 9.0 15.0
6 孙阿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43 197 6.0 12.0
7 钟延丰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55 312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肌肉疾病
肉碱
活组织检查
电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