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典型的弱势群体,其社会处境已引起普遍关注,因此,深入了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感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创建和谐社会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的:了解返乡农民工的生活满意感状况,为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对象:调查于2005-02在中国15个省完成.随机抽取300名春节期间返乡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方法:运用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个别测试.该量表由生活接近理想、生活条件好、生活满意、得到重要东西、肯定人生道路等五个条目组成.量表用1分到7分依次代表七个等级进行评定: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该量表再测信度大于0.80,内容效度0.60,效标效度大于0.50.做答前给予指导语,农民工根据最近1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如有4题以上选择"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问卷视为无效而不进行分析.所有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所有受试对象生活满意感量表得分.结果: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5份,其中合格问卷为245份,占91.67%.245名调查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男性118名,女性127名,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26.09岁,涉及16种行业,月收入200元~8 000元.生活满意感量表调查结果显示:①245名返乡农民工的生活满意感倾向于满意的占29.8%,倾向于不满意的占41.6%.②返乡农民工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明显优于女性(P<0.001)[(4.50±1.70,3.95±1.53)(t=2.65,P<0.001)].③经济收入显著影响返乡农民工对生活条件好和得到重要东西项目的体验[(3.79±1.85,3.98±1.64,4.07±1.44,4.84±1.14)(F=3.068,P<0.05);(4.64±2.03,3.72±1.68,4.07±1.67,4.19±1.28)(F=2.813,P<0.05)].④返乡农民工的生活满意感在文化程度、打工时间上差异不显著.结论:返乡农民工的生活满意感多数较低,性别和经济收入是影响他们生活满意感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对他们的生活满意感没有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返乡农民工生活满意感状况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问卷凋查 生活质量 收入 性别
年,卷(期) 2006,(1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7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5
字数 15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8.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衔华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65 348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问卷凋查
生活质量
收入
性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