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局部皮肤雄激素受体(AR)及性激素与中医相关证型的关系,从激素受体的角度揭示痤疮发生的机制.方法:选择70例典型面部痤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皮肤雄激素受体、血清性激素、中医辨证为指标.结果:男、女性患者的睾酮(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患病部位的局部AR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非患病部位(P<0.01),局部皮肤的AR与血清雄激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不同证型组AR阳性率以肾虚火旺型最高,但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痤疮发病不仅与血清T升高有关,同时与局部毛囊上皮细胞AR有关.T与AR是痤疮异证同病的物质基础.
推荐文章
性激素及其受体与食管鳞癌及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食管肿瘤
雌二醇
睾酮
受体,雌激素
受体,孕激素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痤疮与性激素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痤疮
性激素
胰岛素样受体因子
内分泌疾病
雄激素受体与妇科肿瘤
雄激素受体
妇科肿瘤
青春期及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卵泡期性激素水平分析
青春期后
痤疮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抗雄激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痤疮患者局部皮肤雄激素受体及性激素与中医相关证型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痤疮 雄激素受体 性激素 证候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4-70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27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727.2007.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灿东 243 1728 25.0 32.0
2 高碧珍 63 613 14.0 23.0
3 闵莉 29 120 6.0 10.0
4 张永動 1 2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4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痤疮
雄激素受体
性激素
证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