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孟子的“礼”概念有“门”、“心”、“人伦”三重含义。孟子说“礼是门”,暗示“礼”是具体的、规范性的行为模式和在道德实践上的程序;“礼是心”,“礼”作为辞让之心,成为在人心中存在的四端之一,他把“礼”看作是人性本有的一种内在道德性的目的,在于要建立人们与“礼”的必然的内在关联性;“礼是人伦”,“礼”在本质上是“仁义”的道德精神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规范秩序,即“人伦”中的体现。孟子把“人伦”规定为一种“礼”,从此肯定了“礼”不仅是一种心性,而且是社会的、具体的脉络中存在着的基本原理。这三重含义联系在一起构成孟子“礼”概念以及通过“礼”的自我修养的整个体系。
推荐文章
论朱子《家礼》中的茶礼
《家礼》
朱熹茶礼
冠昏丧祭
非世俗性
《礼行天下》 ——以"礼"之名叙中华温度
礼行天下
礼仪
礼义
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开展好"三礼"活动
'三礼'活动
德育
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
来源期刊 教育史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孟子 人伦 自我修养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B2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静互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孟子
人伦
自我修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史研究辑刊
季刊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
出版文献量(篇)
1957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