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起曲信先,除了戏剧界,恐怕少有人知。不过,提起余秋雨,则几乎人所共知。曲信先是余秋雨的大学同班同学,曾一同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曾几次提到曲信先。不过,曲信先原是中国科技大学理工科的学生,为何后来叉弃理从文、投身戏曲创作和研究了呢?这里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推荐文章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自我意识探讨
郭沫若
文学创作
自我意识
《电火光中》与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家国民族之思
郭沫若
《女神》
《电火光中》
家国民族
郭沫若的英诗翻译
风韵译
韵律
节奏
气氛融洽
尾韵
中国古文
质疑郭沫若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
郭沫若
贬抑与蔑视
性别压迫
菲勒斯主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郭沫若推荐曲信先的故事
来源期刊 世纪风采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传奇故事 郭沫若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 《借我一生》 余秋雨 戏曲创作 理工科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6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47.8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奇故事
郭沫若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
《借我一生》
余秋雨
戏曲创作
理工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纪风采
月刊
1005-6599
32-1408/D
16开
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22幢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1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