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试图分析李长之文学批评一个不太为人关注的层面,即他的批评理论及实践与他的学院背景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这一关系其实非常重要,对于理解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某种"原点"的意味。李长之的传记体文学批评,以揭示对象的人格性情为旨归,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出于对当时过于偏重智识忽略性情的大学教育的不满,最终则是为了建立一种富于教育意义和教化功能的批评范式。
推荐文章
舞者的姿态——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
沈从文
文学批评
特色
不足
意义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从功利走向审美--谈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基本格局和走向
文学批评形态
功利性文学批评
审美性文学批评
关于文学批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本质
标准
主体
创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批评为教育:1930年代李长之文学批评的学院背景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李长之 大学教育 文学批评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22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I206.0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季剑青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42 3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李长之
大学教育
文学批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