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阿根廷南部,以三组合型测量值为基础的常规的地层评价方法,无法提供识别和量化流体体积的足够信息。几十年来,地学科学家们一直努力用组合方法解决San Jorge盆地问题,他们以电阻率为基础进行解释,其中采用现场岩石塞取心描述是预测主要生产层段的广为使用的手段。而且,由于仅仅力图解决储集层的静态特性——孔隙度和饱和度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动态的特性——地层渗透率、油的粘度和储层压力,因此只会导致错误估算最终采收率和原始油气产量,包括低估原始含水率等。历史上,自1995年6月在San Jorge盆地首次引入核磁共振以来,该盆地每月大约有10到20次标准的核磁共振测井,为了提高过去传统的地层评价业务的成功率,最新的三维核磁共振技术无疑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真正的潜力。 首次在阿根廷使用了新的核磁共振测量,它把“扩散编辑”(Diffusion Editing)序列和采用梯度缓冲垫的仪器(gradient pad tool)的多元核磁共振解释方法组合起来,直接推断综合流体特性。这种新的磁共振液体(MRr)表征技术,是以一组多自旋回波测量值的联立三维反演为基础的,可提供出全部所需要的信息,把现场的油、气或水区分开。另外,从三维核磁共振还可以得出每个单独隔层的油的粘度指数,由此对油的品质进行适当的分类,所有这些都是沿着井眼连续进行的。 该方法已经被不同作业者应用到许多试验井中,这些试验井都位于San Jorge盆地(凝灰质到泥质砂岩储集层),目前正在进行初期评价阶段。这样共同的努力和工作随后取得了成果,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得到地面生产测试数据的证实,并且这一技术明显减少以后井的综合完井成本。由于核磁共振测井工具提供了有价值的生产层评价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其它测井
推荐文章
井下核磁共振技术的进展
核磁共振测井
非谐振
多频脉冲
T1测井
脉冲序列
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石孔隙结构的实验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
T2谱
岩石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核磁共振技术在葡西葡萄花油层的应用
核磁共振
油水层
饱和度
药物设计中的生物核磁共振技术
药物设计
生物核磁共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最新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确定石油地质储量和评价油气粘度的新方法
来源期刊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松驰 测井解释 流体分布 驰豫时间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3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磁共振
扩散松驰
测井解释
流体分布
驰豫时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季刊
湖北省潜江市广华研究院情报室
出版文献量(篇)
2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