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粉体技术       
摘要:
在酯-醇-水-碱体系中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二氧化硅球形颗粒.采用红外光谱、BET吸附曲线、扫描电镜等手段重点研究了正硅酸乙酯加料方式对二氧化硅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正硅酸乙酯分步滴定法能提高二氧化硅微球的球形度、窄分布、单分散与致密性.同时,在反应温度25℃、正硅酸乙酯浓度0.12mol/L、氨浓度为15.0mol/L、去离子水浓度0.90 mol/L、无水乙醇浓度2.35 mol/L、pH值为9~12的条件下,获得了直径约200~250 nm、粒径一致性约为0.5、分布偏差约为7.5%的球形二氧化硅单分散颗粒;研究和讨论了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
推荐文章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研究
二氧化硅
微球
St(o)ber法
无机盐
氨基化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二氧化硅
制备
有机化合物
氨基化荧光微球
不对称罗丹明衍生物
超声水解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超声水解法
二氧化硅微球
单分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粉体技术 学科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水解 微球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颗粒制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B3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548.2007.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同江 西南科技大学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252 2575 22.0 36.0
2 马国华 西南科技大学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36 277 9.0 15.0
3 段涛 西南科技大学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59 398 9.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氧化硅
水解
微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粉体技术
双月刊
1008-5548
37-1316/TU
大16开
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1995-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5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