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胡桃夹食管(NE)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特征和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NE患者(NE组)的临床资料,共随访7例(随访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受试者采用食管测压、多导胃电图(MEGG)、自主神经功能(ANS)及心理测试.结果 ①NE组以反流、胸痛和吞咽不适为主要症状者分别为12例(54.5%)、7例(31.8%)和3例(13.6%);以反流和胸痛为主要症状者问食管体部平均压力(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NE组中有13例接受24 h pH监测.其中8例(61.5%)为阳性;17例接受内镜检查,其中4例(23.5%)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RE);存在酸相关异常的NE患者14例,其中12例经抑酸治疗后7例(58.3%)症状明显改善.③随访组在MEGG主频和主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餐前、餐后无节律百分比和慢波耦联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和0.01).④随访组ANS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⑤随访组含服硝酸甘油前、后,7例MCA均无明显变化(P>0.05);4例(57.1%)NE患者存在抑郁状态.结论 NE临床表现多样,其症状与MCA无关,与胃食管反流相关,可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亚型,胃动力异常和心理因素可能参与NE的发病.
推荐文章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轴索损伤
病理生理
机械应力学说
沃勒变性学说
线粒体损害学说
Ca2+内流学说
综述
Sturge-Weber综合征病理、病理生理机制及MRI研究进展
Sturge-Weber综合征
病理
病理生理
磁共振成像
未成熟脑急性缺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MRI表现
脑发育
缺氧缺血性脑病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胡桃夹综合征
精索静脉曲张
左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
内支架置入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胡桃夹食管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特点
来源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食管疾病 胃食管反流 胡桃夹食管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9-5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4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4-1432.2007.09.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琴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 10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管疾病
胃食管反流
胡桃夹食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消化杂志
月刊
0254-1432
31-1367/R
16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4-29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777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