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者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手段,统计了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储层的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将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即强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强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和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以A相最有利于油气聚集,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分析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特征和演化,认为晚成岩A亚期的酸性水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
推荐文章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孔隙演化
新立油田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演化
新立油田
泉三、四段
成岩作用
储集特征
孔隙演化
吉林新立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吉林
新立油田
下白垩统
低渗透
成岩储集相
储集空间
演化
吉林两井油田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低渗透储层孔隙成因与储渗单元特征
岩石微相
低渗透储层
孔隙成因
次生孔隙
储渗单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定量表征与成岩储集相——以吉林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为例
来源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新立油田 下白垩统 低渗透储层 成岩定量表征 成岩储集相 松辽盆地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1.3
字数 45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850.2007.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思敏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9 136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20)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立油田
下白垩统
低渗透储层
成岩定量表征
成岩储集相
松辽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季刊
1009-3850
51-1593/P
16开
四川成都一环路北三段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