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资料,对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推荐文章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演化
新立油田
泉三、四段
成岩作用
储集特征
孔隙演化
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定量表征与成岩储集相——以吉林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为例
新立油田
下白垩统
低渗透储层
成岩定量表征
成岩储集相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低渗透储层
致密砂岩
非常规储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松辽盆地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来源期刊 特种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孔隙演化 新立油田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42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06.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仕宓 52 1149 19.0 31.0
2 程林松 133 2023 27.0 38.0
3 薛永超 24 275 8.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10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孔隙演化
新立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种油气藏
双月刊
1006-6535
21-1357/TE
大16开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17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7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12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