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如何书写史事的本意?读者对于他所建构的文本意义又作何反应?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先考述此文的文章作法及史事本意,认定后世诗话笔记的记载并不可信.然而苏轼此文受到世人肯定,原因在于写作方式能融会古籍而又在立意方面求得创新,符合科场应试的要求.这种接受现象,正可说明苏轼史论散文的创作意义及其价值.
推荐文章
对短刑罪犯改造的调研
短刑罪犯
改造
犯罪类型
年龄结构
心理特征
豁达苏轼悲底色
苏轼
悲底色
梦想
苏轼词作风格分析
苏轼
词作风格
豪放
婉约
清旷
从王维到苏轼
哲学意味
得之于象外
禅意
清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轼对史事本意的追求——从《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谈起
来源期刊 长江学术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孟轲之风 史事本意 以无为有 以曲作直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1
页数 7页 分类号 I2
字数 86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221.2007.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基伦 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 9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孟轲之风
史事本意
以无为有
以曲作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学术
季刊
1673-9221
42-1754/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昌珞珈山武汉大学文学院
38-432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4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