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喹诺酮类(qunolones)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都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主要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抑制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断DNA的复制及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1].这种作用一般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对人的安全性大.由于其独特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较小的临床副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应用,近十余年来,由于药物研究方法的改进,分子结构的简单,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的地位替代了头孢菌素的临床地位;特别是其在呼吸专业的独特的临床作用和较少引起的二重感染[2],使得喹诺酮类抗菌药更加引起各国医、药工作者的重视.但药物的二重性及耐药现象是任一抗菌药物存在的共同问题,现就其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简单概述.
推荐文章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新进展
喹诺酮类
抗菌谱
抗菌活性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类
抗菌
药动学
安全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
感染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最新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
抗菌药
耐药菌
构-效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来源期刊 中国医疗前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喹诺酮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耐药性 研究进展
年,卷(期) 2007,(20)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讲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1
页数 分类号 R978.2+4
字数 3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552.2007.20.0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秀娟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喹诺酮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耐药性
研究进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疗前沿
半月刊
1673-5552
11-5483/R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04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36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