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铬(Ⅲ)与偶氮胂Ⅲ的显色反应.在pH等于2.0~2.5的酸性介质中,100℃水浴条件下,铬(Ⅲ)与偶氮胂Ⅲ形成1∶1的紫色水溶性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L97×104L·mol-1·cm-1.铬的质量浓度在0~60 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85.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和消除方法.本方法用于玻璃棉中的铬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2%~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4%,符合分析要求.
推荐文章
铬(Ⅵ)-溴酸钾-偶氮胂Ⅰ催化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铬(Ⅵ)
催化光度法
溴酸钾
偶氮胂Ⅰ
铬(Ⅵ)
偶氮胂-DBS分光光度法测定铬
分光光度法
偶氮胂-DBS
铬(Ⅲ)
茶叶
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抗坏血酸含量
分光光度法
马铃薯
抗坏血酸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含量的探讨
总磷
抗坏血酸
硫酸肼
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玻璃棉中的铬含量
来源期刊 硅酸盐通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玻璃棉 偶氮胂Ⅲ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3-1235,12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14.611
字数 22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25.2007.06.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文渊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43 162 7.0 9.0
2 付大友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120 768 14.0 21.0
3 李艳清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34 258 8.0 15.0
4 王蓉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45 280 8.0 15.0
5 袁东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92 550 12.0 18.0
6 李清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5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光光度法
玻璃棉
偶氮胂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通报
月刊
1001-1625
11-5440/T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80-77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9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81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