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行合成枯丁苯氧基碘代酞菁铟反饱和吸收化合物,将其添加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质中,分别采用浇铸聚合、注射成型、提拉成膜3种成型方法制备出酞菁铟/PMMA反饱和吸收材料.测试了3种不同成型方法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与反饱和吸收特性,通过测试发现在酞菁铟掺杂比例相同的条件下,注射成型及提拉成膜材料样品的起始阈值、箝位值、动态范围大大高于浇铸成型材料样品,注射成型材料样品的反饱和吸收性能与提拉成膜材料比较基本相当,但是材料的稳定性、力学性能比薄膜材料有很大提高,更接近于实用化.
推荐文章
石墨烯-酞菁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
链接类型
制备
电化学
催化作用
PMMA透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同轴共纺
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透光材料
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研究进展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
微波吸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型方法对酞菁铟/PMMA复合材料反饱和吸收性能影响
来源期刊 稀有金属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反饱和吸收 碘代酞菁铟 成型方法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7-4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
字数 23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7076.2007.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大军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35 121 5.0 9.0
2 何兴权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32 122 6.0 10.0
3 周奋国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9 29 4.0 5.0
4 段潜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25 198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饱和吸收
碘代酞菁铟
成型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稀有金属
月刊
0258-7076
11-2111/TF
大16开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82-167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