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抗癌药物多柔比星为模型药物,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的多柔比星纳米颗粒,并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激光粒度仪测试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8.8 nm,粒径分布为15~32 nm,与扫描电镜的结果基本吻合;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由多柔比星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共同组成;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在体外释药缓慢.
推荐文章
阿柔比星A PELGE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PELGE纳米粒
阿柔比星A
药物释放
细乳液聚合包覆无机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细乳液聚合
纳米无机粒子
包覆
引发体系对细乳液聚合制备PAN纳米粒子的影响
聚丙烯腈纳米粒子
细乳液聚合
水溶性
液滴成核
纳米级磁性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制备
磁性
纳米脂质体
反相蒸发法
包封率
磁响应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多柔比星纳米粒
来源期刊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纳米颗粒 聚乙烯吡咯烷酮 反相乳液聚合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0-7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4.9|R979.14
字数 36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43.2007.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小平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0 619 14.0 21.0
2 林华香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1 808 10.0 21.0
3 陈晓耕 3 9 2.0 3.0
4 吕凤娇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7 89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柔比星
纳米颗粒
聚乙烯吡咯烷酮
反相乳液聚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243
35-1117/N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34-27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46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