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绥滨坳陷"滴道组"与东荣组岩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和层序发育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岩性方面这两套地层下部均含有砂砾岩、砾岩,中部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上部沉积岩中均有火山岩夹层,不同的是"滴道组"含煤,东荣组不含煤;地震剖面上东荣组振幅及连续性好于"滴道组";层序发育过程中均经历了两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在时间上具有可对比性.平面上,绥滨坳陷东北部为东荣组纯海相沉积,而西南部为"滴道组"(扇)三角洲沉积.因此,原"滴道组"应划归东荣组,认为"滴道组"为东荣组的异相沉积.据此进一步揭示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推荐文章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地层问题探讨
绥D2井
中侏罗世
孢粉化石
地层
探讨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白垩纪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剥蚀厚度
孔隙度
镜质体反射率
不整合面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绥滨坳陷
石油地质条件
含油气远景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马朗凹陷
西山窑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滴道组"与东荣组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绥滨坳陷 滴道组 东荣组 异相沉积 层序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与能源、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8-68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12.2
字数 53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07.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招君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33 3180 28.0 52.0
2 王伟涛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8 95 7.0 8.0
3 何玉平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0 205 9.0 10.0
4 陈秀艳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7 112 5.0 7.0
5 陈永成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 113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11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绥滨坳陷
滴道组
东荣组
异相沉积
层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