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感到仅仅保护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是不够的。大量传统技艺、艺术形式、生活方式正不可逆转地迅速消亡。199年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自200年15月昆曲荣登第一批《名录》后,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及保护等问题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几年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一连串让人可喜的成绩:200年3古琴艺术、200年5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相继入选《名录》。200年6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项8对外公布,而且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文化遗产日。200年75月23日至6月10日,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市举行,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粤剧从200年2底起就开始其申报活动,从粤剧、粤乐(广东音乐)、粤菜的捆绑申报,到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接着200年6成功入选国家级名录,"申遗"这个话题成为粤剧界的目光焦点。对于成为遗产,粤剧传统该如何保护、粤剧艺术该如何发展,业界人士均有不同看法,本刊也曾为此发表了若干文章。趁着"焦点透视"栏目的诞生,编辑部再次刊登3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继续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它们或从理论层面出发,阐述戏曲在生存、保护和发展中所应关注的不同形态;或从现状出发,联系已经举办四届的"粤剧进校园"活动,对传承人培养问题进行思考;或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一同分享"让粤剧走进大学课堂"的实践体会。
推荐文章
探究地方戏曲进课堂的策略
地方戏
淮海戏
传承
中国四种卷柏科植物孢子的形态观察
卷柏科
孢子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地方戏剧种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四种形态
来源期刊 南国红豆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戏曲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戏剧 剧种 中国戏曲 保护与发展 地方特色 戏曲发展 名录 形态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J8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祯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60 126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戏曲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戏剧
剧种
中国戏曲
保护与发展
地方特色
戏曲发展
名录
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国红豆
双月刊
大16开
广州市应元路15号2楼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