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应用万古霉素后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10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1~2 h开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60 min匀速滴完.于给药后1、2、4、8、24、48、96、144、192、240 h各取痂下水肿液0.5 ml,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 患者痂下水肿液万古霉素浓度-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为最佳,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相半衰期(3.7±2.6)h、消除相半衰期(92±12)h、表观分布容积(26±6)L、曲线下面积(1279±256)μf·h·ml-1、总体清除率(0.40±0.08)L/h.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使用万古霉素后,该药能较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其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有利于防止创面侵袭性感染.
推荐文章
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万古霉素
老年感染患者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
万古霉素
神经外科
群体药代动力学
脑脊液
治疗药物监测
严重烧伤后阿米卡星在痂下水肿液药代动力学变化
烧伤
阿米卡星
痂下水肿液
药代动力学
万古霉素致患者肝功能异常分析
万古霉素
住院患者
肝功能
用药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严重烧伤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后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烧伤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痂下水肿液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烧伤感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0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7.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荣新洲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26 178 9.0 12.0
2 张涛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38 164 8.0 10.0
3 杨荣华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11 47 4.0 6.0
4 华荣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6 2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痂下水肿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