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S造模组(B组)、2.5及5 mg·kg-1·d-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C组、D组),分别干预6、8、12周,为C1、C2、C3组及D1、D2、D3组,每组6只大鼠.A组喂食基础饲料;B、C、D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0万U/kg维生素D3,后喂食高脂饲料8周.之后C、D各组按实验设计的剂量和疗程给予阿托伐他汀盐水灌胃.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取主动脉弓组织行HE染色,观察动脉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情况.结果 ①血脂水平:2.5 mg·kg-1·d-1干预组大鼠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善(均P>0.05);不同疗程5mg·kg-1·d-1干预组大鼠的血脂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干预时间越长改善程度越明显(均P<0.05).②形态学改变:B组大鼠动脉可见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组大鼠的动脉仅见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斑块形成.且5mg·kg-1·d-1干预组大鼠动脉内膜较2.5mg·kg-1·d-1组大鼠略平坦.③炎性因子表达:B组大鼠的ICAM-1、MMP-2及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不同疗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的上述炎性指标较B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相同疗程间比较,较大剂量组上述炎性指标降低更明显(均P<0.05);而相同剂量组不同疗程问比较,上述炎性指标的降低程度随疗程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完全抑制大鼠血管壁的炎性反应,而较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仅能部分抑制炎性反应;其抗炎作用与治疗时间无关.
推荐文章
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调脂
抗炎
抗氧化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比较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在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降血脂药
动脉硬化
内皮,血管
小鼠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颈动脉超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胞问黏附分子1 明胶酶A 阿托伐他汀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72+.6
字数 36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07.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
胞问黏附分子1
明胶酶A
阿托伐他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