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系列Si,Mn,Ni等合金元素合金化的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LUHSBS),通过控制相变温度、冷却与回火参数,可明显提高其韧性.与同等强度(>1500 MPa)的高级马氏体钢23MnNiCrMo相比,研制的LUHSBS冲击吸收能(AKV≥185J)提高3倍以上.强度与韧性优化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细化、贝氏体铁素体(BF)中含碳量增加、碳化物消除以及存在较高体积分数的稳定膜状残余奥氏体(AR).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证实:钢中不存在对韧性有损伤作用的块状AR;不仅切变单元超细化,而且超细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 nm,部分切变单元的平均厚度仅约1.6 nm.这些精细组织是影响钢的强度、AR稳定性和AKV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强度与韧性改善的物理机制.
推荐文章
Si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抗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
延迟断裂
低合金高强度钢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氢脆
超高强度低合金TRIP钢的氢脆
TRIP钢
超高强度钢
氢脆
奥氏体
高强度贝氏体铸钢衬板生产工艺研究
贝氏体铸钢
耐磨性
衬板
稀土对超高强度钢耐海洋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
稀土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海洋大气腐蚀
显微组织
夹杂
失重法
电化学阻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合金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晶粒细化与韧性提高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贝氏体钢 贝氏体板条 超细组织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2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F761|TG142.1|TG113.25
字数 48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1961.2007.03.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沫狂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55 928 18.0 28.0
2 朱明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11 217 8.0 11.0
3 王六定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33 212 7.0 13.0
4 陈景东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5 82 3.0 5.0
5 施易军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4 79 3.0 4.0
6 高宽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1 4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17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2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6(3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7(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贝氏体钢
贝氏体板条
超细组织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