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摘要:
在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奥氏体晶界侵蚀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电致加热循环淬火方法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进行组织超细化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加热速率、循环次数和保温时间对钢的组织和原奥氏体晶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00 ℃/s的加热速度加热到910~920 ℃淬火,循环3次,前两次淬火不保温,最后一次保温30 s,可得到平均晶粒度为3.2 μm,超高周疲劳性能优异的超细化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推荐文章
贝氏体碳化物形成机理
贝氏体
碳化物
扩散
整合
热激活迁移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渗碳后的深冷处理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渗碳
深冷处理
热磁分析
残留奥氏体
硬化
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机理—贝氏体相变新机制
贝氏体
θ-渗碳体
ε-Fe2.4C
形核
热激活跃迁
Mo和Ni对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转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Mo/Ni
高强钢
显微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
力学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晶粒细化研究
来源期刊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学科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超细化 原奥氏体晶粒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性能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14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971.2010.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东雨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8 257 8.0 15.0
2 洪飞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2 1.0 1.0
3 任启欣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超细化
原奥氏体晶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双月刊
1673-4971
36-1291/TG
大16开
198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42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