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摘要:
研究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实验观察表明,在有碳化物贝氏体中只有θ-渗碳体和ε-Fe2.4C,没有特殊合金碳化物.贝氏体碳化物呈短棒状,沿着BF的长轴方向分布(上贝氏体)或与贝氏体铁素体片呈角度分布(下贝氏体),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片条内部,即贝氏体碳化物(BC)被贝氏体铁素体包围.贝氏体碳化物来源于贝氏体铁素体片条之间的富碳奥氏体或贝氏体亚单元间的富碳奥氏体.碳化物在BF/γ相界面上形核,并且向奥氏体内部长大.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核-长大是依靠界面原子非协同热激活迁移实现位移,铁原子和替换原子在BC/BF相界面和Bc/γ相界面上热激活跃迁,BC向奥氏体内长大,也可以向铁素体内长大.
推荐文章
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研究
贝氏体
热激活跃迁
整合
贝氏体碳化物
贝氏体碳化物形成机理
贝氏体
碳化物
扩散
整合
热激活迁移
贝氏体相变的形核与长大——贝氏体相变新机制(一)
贝氏体相变
形核
形核功
晶界
贫碳区
热激活跃迁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晶粒细化研究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超细化
原奥氏体晶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机理—贝氏体相变新机制
来源期刊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学科
关键词 贝氏体 θ-渗碳体 ε-Fe2.4C 形核 热激活跃迁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慧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57 1377 19.0 25.0
2 刘宗昌 内蒙古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182 1192 20.0 25.0
3 计云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114 488 13.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贝氏体
θ-渗碳体
ε-Fe2.4C
形核
热激活跃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双月刊
1673-4971
36-1291/TG
大16开
198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4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20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