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以及各种社会变化的影响,内蒙古北部草原传统的游牧方式逐步被定居放牧所取代.这种放牧体系的根本性变化的结果是,定居放牧村落周围的过度放牧现象日趋严重,植被严重毁坏;同时,由于放牧抗性较强的植物的侵入,许多原生植物已经被这些外来种所取代.这种植被退化和环境干扰造成了放牧草原和采草草原鸟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的减少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变;自然鸟类群落只存在于未被利用的天然草原中,在该地区人口与牲畜数量快速增加的社会背景下,这类草原提供了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然而,这些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正随着草原私有化和人类活动区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消失.论文论述了该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以及促进生态旅游建设,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
推荐文章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简报
种群动态监测
内蒙古新纪录
自然保护区管理
赛罕乌拉
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
野生动物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狩猎
生态旅游
生物多样性
从野生动物产业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
野生动物产业
野生动物保护法
修改
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野生动物
现状
价值
管理与发展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北部呼伦贝尔草原放牧的生态代价与野生动物保护战略
来源期刊 草地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草原 放牧 生态代价 保护战略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1-499
页数 9页 分类号 S812|S863
字数 18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7.05.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时坤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20 67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草原
放牧
生态代价
保护战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地学报
双月刊
1007-0435
11-3362/S
大16开
北京海淀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大楼152室
80-13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8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