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东营凹陷现河油田王家岗地区沙二段上部河道砂体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沉积的古地理格局和物源方向的继承性,运用趋势面分析和泥岩颜色分区法,对物源方向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王3区块沙二段第1~第4砂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南方.在储层研究方面,利用砂体钻遇率及砂体平均厚度变化曲线分析方法,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储层的发育特征;同时,应用储层随机建模、神经网络预测法和地震相干分析法,对王3区块沙二段第1~第4砂组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各层段砂体的分布特征和典型单砂体进行了预测,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东营凹陷现河油田河4区块沙二10砂组储层特征与预测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古近系
现河油田
储层特征
酒东营尔凹陷储层流体识别技术
测井解释
流体识别
多参数融合
多级模糊识别
酒东营尔凹陷
辽河油田陆家堡凹陷储集层综合测井解释方法
低孔隙度
低渗透率
储集层
人工神经网络
储层参数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
沙三段下亚段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东营凹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营凹陷现河油田河道型储层研究方法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古近系 现河油田 河道型储层 描述方法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12.24
字数 42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697.2007.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旷红伟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6 305 10.0 16.0
5 王昌勇 29 620 15.0 24.0
6 高振中 33 500 15.0 21.0
7 邢凤存 6 72 4.0 6.0
8 桂志先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9 268 9.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8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古近系
现河油田
河道型储层
描述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