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Fe3+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和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 2.2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Fe3+与DNA自身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均较弱,但当二者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缔合物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峰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20.0 nm处.当Fe3+浓度为2.75×10-5 mol/L时,在0~8.4 mg/L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0 μg/L.据此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DNA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本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痕量DNA的测定,回收率为93%~101%.
推荐文章
灿烂甲酚蓝共振光谱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灿烂甲酚蓝
共振光散射法
脱氧核糖核酸
邻苯二酚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邻苯二酚
脱氧核糖核酸(DNA)
相互作用
铝离子与脱氧核糖核酸作用的共振光散射研究
共振光散射
脱氧核糖核酸
铝离子
邻硝基苯酚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邻硝基苯酚
脱氧核糖核酸(DNA)
相互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铁(Ⅲ)与脱氧核糖核酸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脱氧核糖核酸 铁(Ⅲ)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6-879
页数 4页 分类号 Q523|O436.2
字数 19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07.06.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敖登高娃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9 456 11.0 14.0
2 陶玉龙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 4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共振瑞利散射
脱氧核糖核酸
铁(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2582
相关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Neimengg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btsti.com/policy/district/2005-1-27/20051271058235030.htm
项目类型: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